本文參加了【香港物流中心】有獎徵文活動
北京的小吃最初記載600多種,分為回,漢,宮廷三味。蒸、炸、煎、烙、爆、烤、涮、衝、煎、煨、熬等各種作法炮製,歸了包堆兒,今兒個只剩下了100多種,那要是您數一圈,也得舌頭都打轉兒。什麼豆汁灌腸爆肚炒肝和燒麥,什麼茶湯滷煮焦圈盆糕豌豆黃,……等等,等等等……還差多了去了哪。 今個兒茶舍教您製作的是咱北京人離不開的吃食,也是百搭的吃食,那就是芝麻燒餅。為什麼説是百搭吃食呢,您瞧這兒吃涮肉、吃烤肉離不開燒餅,吃羊雜就燒餅才叫夠味兒,燒餅夾醬肘子、燒餅夾醬牛肉那就更饞人了……所以嘛! 北京的吃食是深藴於特定的歷史文化,每一個品種的製作方式、食用方式,都藴含着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審美意趣。是京味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不可或缺的京味生活。 原料:麪粉1000克,芝麻仁60克,芝麻醬100克,花椒鹽40克,鹼面1.5克,花生油30克, 醬油(或糖色)10克。別看原料不多,但可制20個餅呢。 1. 第一步,將麪粉過篩,用500克温水與鹼面混和,再與面和成麪糰。 面要揉到光滑為止,但一開始要想揉到光潤並不容易,所以不要着急,可以分兩步走,先揉得差不多了,就把面放到一邊醒一會兒,大約過個二十來分鐘之後再揉,這樣就很容易揉光滑了。 2。在醒面的過程中,就可以去準備抹在餅裏的醬了。100克芝麻醬內摻入40克的花椒鹽,用花生油25克調勻備用。這裏俺要做一下説明,花椒最好是幹炒的,這樣磨起來比較易碎,過篩後再與鹽混合便會得到花椒鹽了。 3。接下來就該是制餅了,醒好的面均勻切成四等份。 在案板上刷5克花生油,取一塊麪放在上面揉搓成7寸長的圓條,橫着按扁,再擀成6寸寬面片。 4。接下來就是手藝活了,用左手將面片左端提起,反腕向右方一甩,“啪”地一聲落在案板上。這時,面片已翻轉過來,甩成1.7尺左右的長條。在上面抹勻一層芝麻醬後,用右手壓住面片的一端,左手將另一端向外一抻,抻成約3尺長,再從右向左捲成卷。這一部分的動作要一氣呵成,總計耗時約5分鐘。 5。重複這一步:在案板上刷5克花生油,取一塊麪放在上面 揉成7寸長的圓條,橫着按扁,再擀成6寸寬的面片。然後俺接着往長裏擀,往長裏抻~~~ 抻拉得是越長、越薄越好,然後抹醬。就這一步俺也得分期來完成,原因還是案板太小了。 捲成卷後,每卷揪成5個面劑。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看清層面,俺用刀切了一個劑子。 6。然後將面劑逐漸捏成圓球形。捏法是:將面劑平放在左手的四指上,用右手拇指先在面劑中間輕輕按一下,再將兩端的斷面合攏,用雙手的拇、食指會和捏在一起(感覺有一點像包月餅),即成圓球形狀。 收口朝下放在案板上,按成8釐米的圓餅。 7。在餅面刷上一層醬油(或糖色),沾上芝麻仁。再把餅鐺放在微火上燒熱,將餅逐個放 入,先烙背面,再烙有芝麻仁的一面。 兩面都烙成淺黃色後(共約7—8分鐘),即放入預熱200度的烤箱內。 8。再烤個5—8分鐘,當呈現出金色並略微鼓起時便表示熟了,切開一個餅瞅瞅。哎呦喂~ 這層次清晰,奔兒均勻!而且每一層都能完整的剝下來呢~~~ 拿起來嚐嚐,“皮鬆肉軟”,一股京味燒餅特有的香味即刻飄蕩於鼻前~~~ 北京的吃食是深藴於特定的歷史文化,每一個品種的製作方式、食用方式,都藴含着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審美意趣。是京味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不可或缺的京味生活。明兒個啊再教您做一回愛窩窩。 -
|
|